摘要:抓落实 人文花溪风景秀美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,也是未来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近年来,花溪区坚持文化为魂,培育发展多元文化资源,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,“历史文化+人文旅游+积淀”、“现代文化+体验旅
抓落实 人文花溪风景秀美
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,也是未来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近年来,花溪区坚持文化为魂,培育发展多元文化资源,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,“历史文化+人文旅游+积淀”、“现代文化+体验旅游+创新”的无缝融合已成为花溪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花溪旅游理念的转身,致使旅游生态格局的变化,做大旅游市场需要更多的文化内涵的支撑。花溪全域文化想要做到持续火爆,需打造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地域文化元素,“花溪之夏艺术节”“花溪青岩古镇峰会”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活动的成功举办,更有利于增加游客的黏度,引发长尾市场效应。同时,花溪区出台文化产业扶持系列政策,发展文化产业、会展业、观光业,形成演艺、文化旅游、文化商业、文化体育、文化金融等的文化产业链条,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区的支柱性产业。
如今,在花溪,不仅有孔学堂、十里河滩、大学城、贵州大学新校区等这些城市文化新地标,老景也迸发出新春。而青岩古镇,则以赵以炯状元故居、桐埜书屋、周恩来父亲曾居地等文化景观的提升改造,让花溪城市文脉得以继续延续,成为花溪区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有效举措。青岩古镇登上“国家名片”、景观成为《中国古镇》特种邮票画面;久安“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”成为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,久安茶文化展厅和芒父艺术中心的建成,让花溪文化特色得以彰显。
花溪历史积淀深厚,如何把文化遗产传承发扬,全区在文物非遗保护方面下了大力气。近两年来,花溪区实施了总投资约5000余万元的10个非遗保护项目,并通过签订“传承人责任书”、发放补助、组织活动、开展调研以及对项目及传承人基础资料调查、申报、数据库建设等工作,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成比较有序的保护传承机制。另外,除了原有文化基础上的打造,花溪通过“花溪之夏”艺术节,“四月八”、“六月六”、“正月十三”民族民间歌舞大联欢、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等文化品牌,不但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,还让花溪文化色彩更加绚丽、多姿。这一些列的文化软实力打造,花溪成为贵阳市民及外来游客游贵阳的最佳选择,便不足为奇了。
“长期以来,我区通过提升改造、群众参与,让多元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。同时,三级‘道德讲堂’的深入推进,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项目全面启动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,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,获得了‘省级文明城区的美誉’。”花溪区有关负责人说,花溪是个文化资源大区,未来五年,花溪还将在文“化”上创新示范,着力提升区域软实力。
目前,花溪区更注重当下文化名片的打造,通过实施“文化+”系列行动,不断打造以孔学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、青岩古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、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、花溪苗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、大学城为代表的时尚文化和创意文化等文化名片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推动文化事业发展,塑造了“花溪之夏艺术节”、“四月八”、“六月六”等一批文化活动品牌,创作出微电影《魔戒》、《中国货车》,舞蹈《射背牌》、小品《走访路上》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。
花溪正在向文化厚度、人文温度的方向上,实现处处是风景的蝶变。
(责任编辑:admin) |
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